鍵盤的手、版畫的手
全名是Ingrid Fuzjko v. Gerorgii-Hemming 的Fujiko Hemming(日文名是フジ子.ヘミング,中文名「藤子海敏」),大概是日本當今最傳奇的鋼琴家吧。
不需要華麗的舞台裝飾,不必上流社會的吹捧,她在音樂上的天生才華,繁複深奧的古典樂造詣,不需要任何的烘托才能肯定。是的,連掌聲都並非真的必要。

她,流浪半生的傳奇女子。一個被讚譽「為演奏李斯特和蕭邦而誕生」的音樂家,令人好奇的天生藝術家。生命中只有藝術,名利都在她的生命之外。會讓人忍不住想像,她曾經長年待在歐洲病院治療失聰的身影。多年前我在春日午後與她不期而遇。不是她,但亦是她──是她的版畫,陳列在東京都心靠近南青山的畫廊。就是這張藤子.海敏的照片,吸引我走進畫廊。極不起眼的招牌下,簡單影印的黑白照,照片旁草木恣意翠綠,在風中和雜沓的車來人往中,無謂最紅塵的喧囂,無罣無礙她的心。像人們感受到的個性。世人歸世人,她一心關注於她的世界。她的李斯特鋼琴曲詮釋令人難忘。她說話的聲音,充滿人間溫情的聲調。既眷戀人世一切又可以輕易滿足於簡單,彷彿這樣便已超越痛苦之外。
這一次動人心弦的,不只是音樂人的鋼琴鍵盤藝術,而且是纖細敏感女子的版畫之手。那一雙可以輕易遊憩奔放於高難度樂曲音符的手,透過線條和色彩,紀錄了她早年生活的一些歡愉:與貓們、人們接觸的生活剪影。在版畫中遇見的Fuziko Hemming,畫如其人,以純真少女出現在觀者眼前。畫廊裡掛著幾張畫,其中有只剩彩色影印的小圖供憑為想像的《母親的贈禮》,白淨的小女孩背後有書有貓,而樂器以顯目的比例佔據了畫面的空間,構成甜蜜與單純的氛圍,那是她音樂生命的原點嗎?支撐她一生堅拔勇敢的要素,都在那一幅畫面中呈現。

對我來說,這場相遇讓我對一個傳奇身影的印象,竟然有了「更具體」的錯覺。是錯覺沒錯。誰哪能夠以她那漫長生命幾十年的幾千分之一的時間,就輕易說具體?這些模糊的認識,只是聽到前奏曲之前的一個音符而已。
彈奏鋼琴的鍵盤之手,以版畫為樂的藝術之手,以及細心照顧呵護動物家族的手,都是出自一個絕對波希米亞風格的女人。
這一位音樂奇女子,不矯飾也始終低調,若非周遭人的促成,恐怕聽不到她的演奏。難得她終於來回於日本和歐洲,一年偶爾的停留,不論是日本或歐洲,都是愛樂者的幸運。因為她被人遺忘多年,1995年回日本定居後,直到1999年NHK為她拍攝紀錄片後,她傳奇一生才引起日本廣大聽眾的迴響……
失聰鋼琴家《永恆的回聲》
藤子海敏1932年誕生於柏林,父親是俄裔瑞典籍畫家/建築師,母親大月投網子是日本人,是一位鋼琴老師。藤子五歲時一家人返回日本,父親因無法融入日本的生活,拋下母子三人,獨自返回瑞典。藤子‧海敏從小在母親嚴格的調教下學鋼琴,她在鋼琴的音樂天分也從年少時已展露出來。
藤子十幾歲首度鋼琴演奏蕭邦和李斯特,就讀東京藝術大學時,獲得被視為音樂家新秀大獎的NHK每日新聞等各重要音樂獎項,與東京愛樂交響樂團共同演出等等的經驗,使她決定留學深造,申請護照時卻發現自己原來無國籍(不曾在瑞典生活過,因此在十八歲喪失了瑞典國籍)。
除了鋼琴,最幸運的聽眾,就是愛貓…
29歲時藤子海敏輾轉以無國籍難民身分獲得德國音樂大學(Berlin Institute of Music)許可入學,隨後被伯恩斯坦(Leonard Bernstein)等世界著名指揮家及音樂家肯定她獨特的音樂天賦才華。她搬到維也納,在1960年代於歐洲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前程似錦的世界舞台,不知是否天妒英才,因一場感冒發高燒導致失聰。 繼續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