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我生活的空間牆壁貼有一張海報,一隻黑貓陪伴小女孩。是出自法國南方行動出版社(Actes Sud)。南方行動出版社的法文書籍,很多的開本,獨特的細長比例,質感和編輯設計、裝幀都別緻…。
新就任第五共和的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在頒布總理愛德華.菲利浦的內閣後,任命《南方行動》出版社執行長法杭絲瓦.倪慎(Françoise Nyssen)擔任法國文化部長。法國媒體《新觀察家》(Jérôme Garcin執筆)隨即寫一篇文章,取了法國文化圈深表贊同的標題︰
「終於,一位(真正的)文化部長。」 « Enfin une(vraie) ministre de la culture »
65歲的倪慎來自比利時布魯塞爾,畢業於分子生物學,後來修了都市計畫的建築學位。十七年前與夫婿一起到法國南方的阿萊城,成為她父親出版社事業的得力左右手。她父親于貝.倪慎(Hubert Nyssen)從1978年創立出版社以來,是文化與文學天地的老園丁。父女連手將出版社經營的有聲有色,以獨到的眼光和堅持,很早就發掘文學界的明日之星,出版分享俄國作家貝蓓洛娃(Nina Berberova)、匈牙利小說家卡爾特斯(Imre Kertèsz,200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及保羅.奧斯特(Paul Auster)等作家的優秀作品。以獨特報導體裁寫作多年,並於2015年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Svetlana Alexievtich)…等傑出當代世界文學和法國作品,有不少由南方行動出版社出版。也有針對兒童、青少年讀物的出版。

法杭絲瓦.倪慎走得更遠,本身擁有文化領域全方位的藝術品味和鑑賞力,對文化領域的創業經營也有其理念和行動力。知識與思想的出版領域成果豐碩,讓擁有兩百多員工的「阿萊城的小出版社」成為與Gallimard、Le seuil及Grasset等法國出版界龍頭相抗衡的卓越出版社,更保有捍衛言論自由與人權的文化人風範,出版土耳其重要當代作家愛爾朵岡(Asli Erdogan)作品,在她遭土耳其獨裁總統羈押後,以行動協助她獲釋,隨後出版其著作《沉默甚至不屬於你》(Le silence même n’est pas à toi)。
她將《南方行動》推向多元化的觸角,建立成為跨領域的圖書館、劇院、音樂廳和戲院融匯於阿萊城——遠離法國巴黎文化藝術核心的城市地標。企業化經營確保多元化的收入,支撐她得以獨立將文化的理想落實,而幾乎很少仰賴國家或國家圖書中心的經費。這與台灣各大大小小的出版社和文化創意者經常靠著申請企劃獲得官方補助、贊助而生存截然不同。
倪慎在訪談中提過,家族的價值觀以及外祖父擔任監獄醫生的工作,和受其鼓勵閱讀的《穿白袍的人》(Les hommes en blanc)帶給她很多影響。而她人生更具戲劇性的轉捩點,或許是她十八歲兒子在飽受霸凌後自殺身亡的事故…。沉痛的悲傷遺憾,促使她與丈夫在三年後成立一所從幼兒到高中生的綜合學校︰〈可能的領域〉學校(Ecole Domain du Possible)。讓有各種障礙困難的孩子能齊聚一起,在有羊群、牛馬和橄欖樹與城堡圍繞的大自然環境下快樂地成長,透過一百多年的史坦納教育方式,以及蒙特梭利等的教育課程,文化的開放精神,並重母語和外語、數學、歷史,透過寫作、永續農業的農場生活、建築工匠、庭園設計…等等從基礎實踐,學科實驗和手作,平衡發展,讓孩子們在自己的節奏中「學習如何學習」(apprendre à apprendre)、培養學生好奇心、建立自信與世界公民意識。支撐這些具體實踐的是堅信的價值︰相信閱讀、相信書籍、相信教育的可能。
法杭絲瓦.倪慎說︰「一本書總是能夠拯救某個人,文化是永不止息的豐富泉源,即使在危機的最黑暗時刻。」(Un livre peut toujours sauver quelqu’un, la culture est source de richesse inépuisable, même au plus noir de la crise.)這位文化人對文化藝術和教育的喜愛與尊崇,從1980年代起,冷僻的、熱門的法國文化活動,都在她的手中擘劃推動,因此,Jérôme Garcin讚譽她早在被任命以前,已經是實質的「文化部長」了,也相信「可能的文化」(La Culture du possible)因為她而實現了。

(photo:Actes Sud)
期望能重現如戴高樂時代的文化部長安德烈.馬爾羅帶領下的文化榮景,這心願正如對剛上任的最年輕總統寄予的厚望︰不只是期望馬克宏振興法國經濟、弭國內各種對立分歧、強化法國的安全與自信,提出團結歐盟的方案,同時,法國從文學界到哲學領域的學者,紛紛探討這位年輕時代追隨保羅.里柯爾(Paul Ricoeur)研讀哲學、喜歡向長者討論請教,既容左又納右派的中間路線總統,究竟有哪些異於常人的特質。
有來自龔固爾學院的作家撰文,雅好閱讀思辨的馬克宏像密特朗那樣,有文化涵養,懂得禮遇知識界、關注文化的建設與保存,而期許他成為真正涵養了兼容莫里哀、左拉、伏爾泰、喬治桑、普魯斯特、李維史陀…等法國人文傳統底蘊,同時並蓄透過翻譯引介的杜斯妥也夫斯基…等等世界文學的「文學家總統」,因為,法國是「文學大國」。
有政治哲學者觀察到馬克宏的口頭禪是「同時…」(en même temps),來探討里柯爾式的哲學思維對他的影響。記得馬克宏在五月七日當天勝選發表說︰「每個人都跟我們說『不可能』,那是因為他們不了解法國!」(Tout le monde nous disait que c’était impossible, mais ils ne connaissaient pas la France.)。當時筆者隨即聯想到里柯爾曾說過︰「應該將無法比較的拿來比較」(Il faut comparer l’incomparable)。這些都是勇敢大膽、跳脫常規限制、兼具耐性開放的思維,很值得細細探索的加法思維(plus α)。
想像一下,台灣的社會容得下這樣的哲學總統?想像一下,我們的社會是否有既熱愛科學、藝術、文學、戲劇表演,又尊重歷史、音樂、電影創作自由…同時具有如薩依德的文化良知、勇氣與實踐行動的知識分子?我們的社會是否有這樣的文化水準,從出版界延攬這樣的人擔任文化整合的重責大任?想像一下我們的社會,是否有雅量容許外來的移民擔任閣員,而不會攻擊其比利時出身的身分? 繼續閱讀 →